今年,江蘇省常熟市審計局按照省審計廳“績效推進年”的要求,在積極開展績效審計項目的同時,對績效審計“評價什么、怎么評價”也進行了一系列探索,在日前開展的該市數字電視績效審計過程中,審計人員引入系統(tǒng)論的原理,綜合考慮項目對相關方的影響,同時對項目發(fā)展進行預期判斷,形成比較系統(tǒng)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,取得了顯著效果。
一是項目目標審計評判與審計評價指標拓展相結合。在審查項目完成情況時,不僅將被審計單位的項目規(guī)劃的目標是否完成作為評價依據,同時從審計的角度,對部分目標進行了調整,有針對性地增加了一些評價內容。如將數字電視平臺管理系統(tǒng)運行情況作為衡量項目完成情況的一項指標,從而發(fā)現了目前系統(tǒng)數據與財務核算不匹配的問題,提出了相應的審計建議。
二是審計實施方案目標與體現公眾要求的審計重點相結合。通過調查等形式,從項目相關方的角度,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事項,與審計方案確定的內容共同組成項目績效評價指標。審計實施階段共發(fā)放調查問卷600份,回收570份,對用戶比較關心的收視費是否合理、機頂盒售價、遙控器質量等問題都作為重點審計內容,以此評價項目的社會效益,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程度。
三是審計現實效果與發(fā)展趨勢審計評價相結合。拓展績效評價的深度,在審查項目的當前效果的基礎上,著眼項目發(fā)展前景,對效益的可持續(xù)性進行分析判斷。如審計人員通過投資回收期的測算,評價項目的收益率與償債能力。又如審計人員發(fā)現由于用戶端產品維修主體不明確、費用分攤辦法未制定,產品保修期過后用戶權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,據此提出了應盡快建立產品后續(xù)維修機制的建議,引起了被審計單位的重視。
|